7月18日电 题:一棵大榕树,尽显习近平的城市理念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

  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起一个故事:宋代的福州知州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使得“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传为美谈。

  “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不能让老百姓挨晒。”总书记说。

  在福州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绿化福州”工作,提出“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绿来点缀”。他还曾亲自动手在福州平潭县林业局院内栽种了一株榕树。

  历经数十年,福州到处郁郁葱葱,这棵榕树也已长成参天大树。

  提倡多种树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过去40多年间,我国城镇化急速发展,但很多问题也不断凸显。

  “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如此形容义乌发展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

  “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10年后,总书记在今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何以提升城市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要求。

  “像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滥建文化地标、随意更改老地名那样的事,决不能再干了”;“靠归大堆、摊大饼,是养不出现代化城市群的”;“保护城市河湖水系、湿地和水环境,合理打造生态公园等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把握好“面子”与“里子”。

  一个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阐明城市建设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头,不能见物不见人。”

  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

  他着重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的诸多细节。对城市建筑,强调“增强高空消防能力,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对城市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强调“这是一个重点”;对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强调“要持续推进,不能紧一阵松一阵”。

  此次会议还部署了城市工作重点任务,包括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都指向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关键需求,人民城市的理念贯穿其中。

  ——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认清楚“显绩”与“潜绩”。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仅看表面的“显绩”,更要看内在的“潜绩”。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鄂州长港镇峒山村考察时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告诫:“过去搞GDP论英雄,别的都忽略不计,一俊遮百丑。现在很多事一丑掩百俊,一件事搞坏了,信誉、形象、声誉马上就下去。”

  他强调,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强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显一潜的抉择中,习近平总书记道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应有之义,更道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深刻内涵。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张钰惠 袁秀月

  |校对:李京统 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