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尔果斯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国门是霍尔果斯的地标性建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断进行着升级换代。2000年以来,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新的发展期,在第四代国门的基础上改建成第五代国门;2018年,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如今,第五代国门作为“四普”新发现进行了登记。

  守护文物的霍尔果斯“四普”队由四位来自三个民族的女性构成,平均年龄超过43岁。队长张慧玲介绍说,队员们需要克服交通不便、天气恶劣等诸多挑战,时常要翻越高山,通过开车、骑马或徒步行至偏远之地。她提到,去年在普查工作中赶上蝗虫肆虐,队员们吃饭时需要争分夺秒,吃方便面时吃一口得赶紧盖上,否则蝗虫就会跳进去。

  张慧玲从事文物相关工作30余年,曾参与“三普”,当时主要负责测量、绘图等工作。如今临近退休,她依然对文物普查工作充满热情。“因为我可能一直干这份工作,觉得是一种情怀。”张慧玲说,“虽然会很累,但更是一种收获。”

  队员严萍是队伍的“新鲜血液”,承担了许多工作。她说:“我从进入文物领域开始就跟着张老师。第一次参加文物普查工作,可以非常系统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还有其对整个霍尔果斯文化支撑上的意义,我觉得非常荣幸。”(记者 国璇 制作 徐妙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