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的浣纱长者照护之家最近上演了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包粽子活动。现场其乐融融,工作人员与社区长者、家属、居民一道,在制作美食、共话家常中感受社区之“家”的温暖。

这温馨一幕,是上海市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圈,打造步行可达养老服务网络、推行社区“泛家庭文化”理念的鲜活案例。

近年来,上海市为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的时代命题,提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强调以“9073”格局为基础,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理念。

通过新增养老床位、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等举措,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作为沪上首批嵌入式养老服务示范点、杨浦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服务枢纽,浣纱长者照护之家已构建起“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成为区域养老资源的整合中枢,实现“专业服务不出社区,复杂需求高效响应”的功能定位。

当天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老人里有一对特殊的夫妻,他们是冯叔叔与祝阿姨,去年以来,两位老人曾在照护之家进行康复护理。

朱阿姨回忆说,护理初期,冯叔叔近乎全失能状态,自己则受脑梗后遗症的困扰,生活难以自理。照护之家的护理团队围绕“一人一策”定制康复方案,通过专业医疗护理与心理支持,帮助夫妻俩重拾了生活信心。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冯叔叔已能独立行走,祝阿姨也实现基本自理。

据照护之家负责人介绍,照护之家的“医养结合”模式是在机构内设护理团队,并联动周边医院,打通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康复训练等全链条,实现了优势互补的效用最大化。冯叔叔和朱阿姨的案例只是上海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深化医养结合实践的一个微小缩影。

逐步打破传统机构的物理壁垒,浣纱长者照护之家正在将专业照护向社区有效辐射,转化为可触摸的“家庭温度”。

目前,以浣纱长者照护之家为中心,已辐射周边22个居委,并设立“养老服务联络点”。照护之家每周都会开展“为老便民服务日”,康复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等服务人员走进社区,为周边老人提供基础健康检测、养生保健服务。

与此相配套,照护之家携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中医院每周设立“健康驻点日”,搭建医养结合服务为长者提供健康管理讲座,中医把脉、问诊、开药等服务。这种“中心辐射”模式,让专业照护渗透进社区,实现“小需求服务点解决,大问题转中心处理”的高效响应。

此外,作为长海路街道“家庭照护床位”项目承接单位,长海社区浣纱长者照护之家为中心组建的“陪诊专员”队伍,每年协助长者陪医陪诊、代配药超200次,让高龄独居老人“看病取药不再难”。

针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痛点,浣纱长者照护之家还推出“老吾老计划——家庭照护增能培训”,面向周边10个居委开设公益课程,为辖区失能老年人的子女及家庭照顾者提供照护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实训式“集中教学”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提供支持性服务,缓解居家照护的服务压力。

截至目前,该项目每年提供培训达300余人次,90%的学员反馈“照护压力已明显减轻”。

从“照护”到“赋能”,从“社区”到“家庭”,浣纱长者照护之家的故事,是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未来,随着上海市养老实践的深入推进,必将涌现出属于这个“人民城市”的幸福养老经验和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